湖光美景铺翠描金,游船荡漾。身手矫健的船夫们在船 尾,嗯着渔舟小调,一手握橹手,一手抓住橹担绳,随着身体的摆动,橹板在水里左右摇晃,游船在湖中悠然前行,煞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一橹抵三桨
图片来自中国航海博物馆
宋代以后,海船大都是帆、橹并用,这不仅增加了中国海船的适航性,也大大加快了航行速度。近现代船舶普遍使用的螺旋推进器,正是由“橹”发展而来。
橹声欸乃
一橹三桨
汉代摇尾橹(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)
橹是带有突破性的重大发明。在长沙出土的西汉船模中,有一支橹,长度是桨的两倍,说明至迟在公元前一世纪,橹已经问世了。
橹的由来
传说鲁班受到鱼儿摇尾前进的启发,削木为橹。“鲁”本义为“鱼儿摆尾”。“木”与“鲁”结合起来表示“木制的仿生鱼尾”长沙出土的西汉船模就有櫓,这说明至迟在公元前一世纪,我们的祖先已经发明了櫓。
东汉末年,文字训诂学家、经学家刘熙所著的《释名》一书中解释“橹”字说 “在旁曰橹,膂(lǚ,指脊柱两旁的肌肉)也,用膂力然後舟行也。”
到了三国时期,更有明确的记载。在陈寿所著《三国志》中第五十四卷,记载吕蒙取南郡打败关云长的事有这样的话: “蒙至寻阳,尽伏其精兵舳舻中,使白衣摇橹,作商贾人服,昼夜兼行,至羽所置江边屯候,尽收缚之,是故羽不闻知。”这个“摇”字完全刻画了对橹使用的特点。
遣唐使船模型及图片
遣唐使船是日本遣唐使或学问僧所乘船只,它们虽在日本各地监造,但是依照唐船法式,并请唐人建造,驾驶者也大都是唐人,属于典型的唐船。遣唐使船代表了日本当时船舶制造业的最高水平,是日本向中国学习、交流的重要佐证。当时中国的橹和舵均传入日本,在这艘船上,可以看到橹的装备。
在船舶的发展过程中,橹的位置由船旁演变到船尾,橹的数量在增加,最多者达到36橹,从一人摇橹到多人摇橹。
艄橹受力运动轨迹示意图、分析示意图
▪ 推艄
水流压力(F、F1、F2)作用于船橹,产生F4的推力使船尾向右,产生力矩,促使船首左转,F3为船体前进的水流压力
▪ 扳艄
水流压力(F、F1、F2)作用于船櫓,产生F4的推力使船尾向左,产生力矩,促使船首右转, F3为船体前进的水流压力
橹的构造与布置(来源:席龙飞《中国古代造船史》)
橹主要由橹板、橹柄、二壮及橹索构成。与桨相比,橹有更高的效率,其操作阻力小而升力大,因而中国自古就有“一橹三桨”的说法。
西方的橹
一橹三桨
西方摇橹船
西方在人力驱动船舶前进方面一直都没有发明橹。他们一直停留在用桨划船的阶段。直到十七、十八世纪,西方来华的传教士才把中国的橹带回欧洲。
迄今为止,西方人使用的橹大多没有橹索,靠执橹柄的手在推拉时适当转动手腕以调整橹板的角度。也没有橹支纽作为支承装置,而是简单地在船帮上开一个小豁把橹杆放在里边。这样虽然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,但是也有它的方便的地方,就是这个橹,既可以当橹使用,也可以当桨使用,较为灵活。
畅所欲言
划桨
讨论
亲爱大博粉丝们,很多人觉得橹和桨相似之处很多难以区分,您认为橹和桨有什么区别呢?
答案
1、大小
橹的大小要远比船桨大得多,正式因为撸本身就比较大,因此摇起来所发挥出来的动能越高,符合小船前进的动力需求。
2、安设地点
橹的话,一般都是安设在船尾,而船桨则是安装在两侧。
3、操控方法
橹是左右摇动操作,在后面不断荡起水花,来推动木船向前,而桨则是前后从侧面滑水前进。
4、省力与费力
摇橹相对划桨而言能够轻松一些,但是这个也会根据橹的长短等因素产生影响。
以上答案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畅所欲言,说说您的想法吧!
遥想当年足智多谋的诸葛亮,借箭的草船定是摇橹驶向曹营;神采奕奕的李白高歌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时,就站在橹旁,是不是瞬间觉得橹不仅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一大发明,更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呢?想知道更多可以关注“大连博物馆”公众号,也欢迎大家来到大连博物馆现场参观。
温馨提示
大连博物馆实行网上预约的形式进行参观,请提前在网上预约,预约成功后,请保存预约二维码。参观当日,请按预约时间段到馆参观。入馆前需出示“国务院客户端疫情防控行程卡”和“辽事通健康码”方可入馆。“国务院客户端疫情防控行程卡”显示14日内到过疫情防控重点关注地区且无法提供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的,或“辽事通健康码”为黄码或红码的,不可进馆。
云看展丨榫卯嵌钉秋毫不差 配料艌缝千年技艺
云看展丨万吨巨轮始于匏 舟楫溯古源流长
版权声明:本文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内容来源于网络,仅供学习交流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处理。
关注大连博物馆
了解更多展览信息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